知道应该从此处下手。>
下好地笼,众人一起奔之前下网的地方去,起网同样是技术活,周建军自告奋勇蹲在冰面上起网。>
他离水有一米远,脚前冰面上铺着一个麻袋,这是怕鱼上岸万一脱网,如果在冰面上,一弹就跑了。有个麻袋,能增加摩擦,防止鱼扑腾。>
周建军拽动网线,双手前后交替,动作丝毫不急。>
此时旁边的人看不出周建军用力,周建军手上力道柔和,渐渐地将网拽出水面。>
下网时,一个浮子对一个坠子,起网是仍是一个浮子对一个坠子,浮子、坠子汇合在一起,渔网卷起将鱼裹粘住。>
这张粘网二十七八米左右,当周建军拽上来三四米时,一条鲤鱼出现在众人眼前。>
天黑之前,一帮人就在河面上点起了松油火把。>
在火光照耀下,众人围在周建军身后,七嘴八舌地呼喊着。>
“鱼!”>
“鱼!”>
“哎呦我艹!”>
鲤鱼不大,也就一斤来沉,从头到尾二拃长,在粘网上弓着身子,背鳍、胸鳍、鱼尾刮在网上,让它挣脱不掉。>
随着渔网裹鱼上岸,周建军左侧的解臣、马洋伸手,将那鲤鱼从网上摘下。>
这时,马洋一手握着鱼尾上,一手拇指、食指扣入两侧鱼鳃,将鲤鱼死死抓在手里。>
早在起网前,赵军、李宝玉就往大盆里装了水。此时李宝玉撑着一个尼龙网兜,在马洋把鱼放进网兜后,李宝玉将网兜带鱼一起扔进装水的盆里。>
就在二人装鱼时,又一条鱼上岸了,又是一条鲤鱼,和刚才那条差不多大,韩大名动手把鱼从网上摘下。>
“哎?建军。”站在岸边马大富看到鱼获,忍不住和周建军交流经验道:“这里头,鱼真多呀。”>
这网才下里一个半小时,就连续见鱼,说明这条河里鱼不少,要是把网沉在水里两天,那鱼获会更惊人。>
周建军刚要答马大富的话,忽然手上一沉,感觉有什么东西在水下与自己挣网。>
周建军眼睛一瞪,忙喊马大富说:“马叔,你看呐!”>
周建军招呼的是马大富,但他这么一喊,所有人都水里望去。>
可此时只见网被周建军缓缓从水中拽出,却不见有鱼。>
“哎呦我艹!”马大富惊叹一声,伸手从周建军刚拽上岸的渔网上摘下一样东西。>
众人一看,齐声惊叹:“哎呦我艹!”>
“这么大鳞!”解臣惊呼一声,只见马大富手里捏着一片鱼鳞,那鱼鳞跟马大富大拇指的指甲盖差不多大。>
这么大的鳞,鱼得有多大?>
周建军继续拽网,此时众人能看到粘网浮子这边不住地抖动,应该是有鱼在水中与周建军较劲。>
周建军双手很稳、动作很柔,随着网渐渐出水面,大伙看到了水下的鱼影。>
很快,鱼头出水,众人见状,又忍不住一阵惊呼。>
还是条鲤鱼,且不说鱼头多大,单看鱼嘴、下巴都发红色。>
“建军,用抄网不?”马大富在旁喊了一声,他手里一直拄着抄网,就是等大鱼时,为了避免大鱼脱网而做的准备。>
“不用,马叔。”周建军自信地笑道:“它跑不了。”>
周建军说话时,鱼大半身子已上岸。>
这条鲤鱼,从胸鳍往后,鱼身两侧鳞片发黄。>
这与它鱼嘴发红一样,都是野生鲤鱼的特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