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打狗也得看主人,毕竟是书记的司机,他也不好越俎代庖来教训。>
司机心也大,就没看出颜色,还乐呢。>
“拍照啊,那儿有人拍照呢……”>
“拍照有什么可看的?你至于乐成这样?”副园长眉头更紧锁了。>
“不是,他……他是外国人,还穿着咱们的古装……”>
“那也没什么稀罕的呀,北海、颐和园不早有了吗,咱们公园等天气暖和了也要开始呢。不就是弄点戏装盔头嘛……”>
可书记察觉有点不对了。>
“哎,没搞错吧,这天可没法穿啊,他不冷吗?”>
司机彻底乱了。>
“不是不是,领导……是戏装,可它又不是那么简单……反正跟您认为的不是一码事……”>
终于,咽了口吐沫,这小子才算把大概情况给表达出来。>
“人家……人家做的太讲究了,都是冬装,而且要什么有什么。黄马褂,盔甲,皇上,妃子,王公大臣,太监,宫女,穿上就跟真的似的。对了,好像都是电影《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里的戏装。我看见照片了……”>
“啊!”这下副园长吃惊了,书记也动容了。>
他们俩马上就跟着司机登上汉白玉的祈谷坛,绕到祈年殿正殿前面。>
果不其然,那儿围了一大群的人。>
人群里面是俩老外。>
男的穿着皇上的大阅甲,女的穿着皇妃的冬日吉服,正搂着抱着,在祈年殿门口拍照呢。>
不但他们身后还站着两位皇家侍卫,身穿对襟儿无袖的明黄大褂>
就连给他们拍照的是天坛的工作人员,穿着也是这样的侍卫的装束。>
就这景儿,怎么看怎么伤风败俗,太逗了,真是匪夷所思。>
但不得不承认,这服装做的太到位了。>
精致极了,真实感十足,绝非普通公园用京剧的戏装糊弄游客可比。>
再下得坛来,地坛的两位领导这才发现,司机还真是一点没说错。>
敢情祈年殿正对着的,院落中间的分成两列的八件棚,里面摆满了清朝的服饰。>
这两列棚,南北双向都立着大木牌子,贴满了《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的电影剧照。>
对外打出的招牌是“剧装体验”项目。>
不得不说,人家这服装那叫一个全啊。>
皇上的,皇后的,妃子的,大臣的,仪仗人员的,摆在不同的棚里,分类很详细。>
甚至主要的服饰还都挂着演员的剧照呢。>
梁家辉的,刘晓芩的,陈烨的,周洁的,张铁林的,项堃的……>
太监的当然没人穿了,可就连安德海的也有一套,而且所有服装与照片上完全的一致。>
这一看就是真的,万万是不可能作假的了。>
于是这里简直处处是人,无论外国人还是京城人,全留恋不走,热情高昂。>
只可惜这活动项目吸引人,价钱也够贵的了。>
最贵的当属皇上梁家辉在电影里的冬装了。>
大阅甲四十元半小时,衮服朝袍三十五块半小时。>
其次是陈烨和刘晓芩的女朝服三十元。>
再后丽妃的女朝服,鬼子六、僧格林沁和肃顺的朝服,都是二十。>
除了肃顺之外的顾命大臣朝服十五。>
普通棉甲十块,普通宫装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