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确实实通过双手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由于缝纫技术底子好,又和边建军有同事这一层关系。>
在边大妈的刻意关照下,缝纫社最赚钱,要求也最高的活儿,一向都是优先让苏锦来干。>
为此,他的收入不但一日比一日高,技术也一日胜过一日。>
尤其是当宁卫民拿到了皮尔-卡顿散单的业务之后。>
这更是让苏锦非常有幸接触国际市场最先进的版型设计。>
以至于他的打版和裁剪技术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全面发展,达到了足以出师的地步。>
到了今年年底的时候,用他爸爸苏慎针的话来说。>
要搁过去,他水平已经满可以出师,自己跑大宅门的了。>
无论做男装还是旗袍,他都丢不了苏家的人。>
所以如今的苏锦,如果要论收入的话,已经确凿无疑属于京城较高阶层了。>
光当临时工那份,他就从最初的五六元钱一天,干到了如今的二十元一天。>
那每月如果不休息的话,能有五六百。>
更何况去年的十月份,国家还极大范围的调整了企事业单位职工和服务行业职工的工资。>
这次连1983年9月30日之前的正式职工,以及上山下乡插队满五年以上的城镇青年,全都包括在调资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如果再算上苏锦在洗澡堂子当修脚工的工资,和他爸爸老苏病退的百分之七十工资,又有一百五。>
里外里,他们一家人的每月收入,已经能赶上旁人一年的工资了。>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们是一家三口在花十二个人的收入啊。>
因此如果说1982年的时候苏锦是还了旧债,把家里的生活拉到了正常水平线的话。>
那么1983年对于他们家来说就是生活质量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大变化。>
三转一响,过猪年的春节之前,就给置办齐全了。>
去年5月份的时候,他们买了一台冰箱好存吃食。>
到了去年7月份的时候,他们又买了一台洗衣机,用上了燃气灶。>
最终到了1984年的元旦,他们为了能从电视上看到春节晚会。>
便又花了两千块钱,托边建军又从宁卫民手里买了一台松下彩电。>
至此,他们出人意料的完成了其他家庭需要节衣缩食几年才能达成的伟大成就。>
不用说,这样的人家放在旁人的眼里,就是致富奇迹啊。>
苏锦既有固定工作又有灵活的收入,对于小老百姓过日子而言,那怎么花都够了。>
再加上他模样不错,白净斯文,人品又好。>
完全就是凭着自己一人的肩膀,把家庭重担抗了下来,而且让全家人走出了泥潭。>
就冲这样的本事,这样的孝心,谁家把自己闺女嫁过来不放心啊。>
没的说,苏锦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一直都被身边的人看在眼里呢。>
更别说他的一技之长对姑娘是那么的有吸引力,对过日子也太实用了。>
所以在今年后半年,想给他说对象的人,那全是蜂拥而至。>
什么同事、邻居、亲戚、同学,甚至是缝纫社的一堆老娘们,迫不及待的要把一堆待嫁的老姑娘推荐给他。>
什么教师、工人、护士、邮递员、百货大楼的售货员,都有,模样真不错的也不老少。>
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