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他们的菜啊,中看不中吃。宫廷菜更多的是样子货。除了材料名贵,摆盘好看,味道差强人意。”>
“我师父就说过,解放前的仿膳就有这毛病。菜肴味道都差不多,吃的只是个排场。卖的都是冠冕堂皇的菜。出色的只是样子。现在情况似乎好了点,但也有限得很。缺什么?就缺您做的这样的火候菜,细致菜啊。”>
“不怕跟您自爆短处。按我师父的说法,我现在干的这个饭庄,目前因为只是前期的部分投入,就是一个二层小楼,叫饭庄真有点名不符实,其实等于过去的酒楼。那要没几道火候菜、细致菜,根本就没法拉住回头客,打响名气啊!”>
“如果我连这么个小买卖都干不好,合作伙伴就得换将,把我撸下去。那我后面打算拿天坛北神厨干真正的饭庄的计划就泡汤了。我真是想干出个样儿来!不愿意丢人现眼,让人笑话……”>
宁卫民言辞恳切的说。>
市面上的事儿,他瞧得真真儿的。>
他知道“张大勺”最吃捧,给他几句奉承话,真一架上去就下不来了>
可要跟他戗着来,准得噌。>
果不其然,这番话捧得“张大勺”的脸色好看多了,频频点头。>
“年轻人,是得有这么个心劲儿。”>
“你师父是个行家。有机会你给请来,我们见见,让他也品品我的菜。”>
于是宁卫民一边应着说好,一边又趁热打铁,开始打出民族大义的牌。>
“那还真得见见。我师父跟您肯定聊得来,至少还有一样他跟您差不多,就是提起小鬼子恨得咬牙切齿。过去北平沦陷时期。老爷子留在这儿受了八年窝囊气。所以至今不用东洋电器。我给他买洗衣机、电视、冰箱必须国货。告诉我质量差不怕,国货再差也是自家的孩子,就是不能资敌。”>
“我也不瞒您,我办这饭庄就是为了赚日本人的钱。我师父开始反对,后来支持。就因为我的用意,是要用‘满汉全席’当噱头。好把小鬼子的钱都从他们兜里掏出来,支持咱们国家经济建设。”>
“您看看现在外面什么样!那社会上全是‘哈日’……啊,也就是追捧东洋货的人。小鬼子呢,凭他们的家用电器可赚海了钱啊。咱总不能有出无进啊?所以我的目的,就是要用咱们的饮食文化‘宰’来咱们这儿旅游的日本人,至少一桌酒席换他一个彩电。”>
“可您说说,小鬼子小鬼子,都鬼精鬼精的。现实里,他们不是电影上偷地雷的二傻子,否则也就不会这么先进了。是不是?那咱不露点真本事,镇不住他们也不行啊。所以我真心求您帮衬我一把,别让我空怀壮志,一无所成。”>
“咱什么也甭说了,您要乐意就开个价码,我决不还价。创牌子,打名气,我就仰仗您了。我心里明镜似的,只要您愿意扶我一把,我这买卖肯定立得住。”>
“我知道,像您这样有大能耐的人,已经不怎么看重金钱了。我绝对不敢说‘雇请’二字,就是诚心诚意求您成全,捧我个人场。另外我能保证,后厨也没人能大过您去,您看行不行?”>
“老爷子,您的一身本事埋没了太可惜。手艺再好也得使出来,方显价值啊。名厨就是一朵花,开得再好也总有凋谢的时候。毕竟岁月迁流不可逆,人都有老的一天啊……”>
不得不说,宁卫民可真是康术德的好学生。>
像“画饼”和“分好处”这两招,如今于他不仅是信手拈来,运用得滚瓜烂熟啊。>
甚至还懂得用冠冕堂皇和高尚的话来粉饰逐利的本质。>
这不,不动声色间,就把“张大勺”给罩在里头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