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书市有了名气,那无疑是在为皮尔?卡顿公司打广告,赚口碑。>
那总公司就得承认宁卫民的工作成绩,他无疑能在这儿混得更安稳些。>
何况也只有书市火了,天坛公园和服务局跟着受益了,人家才愿意托着他。>
才会更加相信,他能把大家一起合作的高档宫廷餐饮项目给搞好。>
总而言之,书市就是一块“铁打的营盘”。>
是宁卫民可以常年吃下去,能让他名利双收的肥肉。>
反过来斋宫的工艺品商店就不一样了,那就是纯粹的短期效益。>
那帮外国游客可都是“流水的兵”。>
许多人都是今天来逛逛,也许明天就不在京城了。>
对这些“肥洋”,宁卫民觉着不杀白不杀,杀了也白杀。>
正好杀富济贫,用老外身上赚的钱补贴咱自己人。>
当然,要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宁卫民这么干也是为了让他自己心里好过点。>
其实他让孙五福去收东西,用极低的价格收来的宝贝。>
这本质上就是用信息不对等在欺负别人,靠套路来掠夺财富。>
不能说是缺德吧,也有点胜之不武,或是乘人之危的意思。>
这样一来,收来的好东西越多,他心里就越觉得别扭和亏心。>
那么要是反过来让给老百姓一点实惠呢?>
当然也就能哄哄自己个的良心了,至少能把觉睡踏实了。>
人嘛,就是这样的,必须经历过事儿,才明白自己的成色。>
宁卫民现在就整明白了一条。>
想当个坏人不容易,更需要好的心理素质。>
而他要想让自己心变得硬一点,还且得修炼呢。>
反正不管怎么说吧,宁卫民这一手在当时还绝无仅有经营策略。>
奇迹一样的神奇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自打孙五福的旧货摊一摆,多半拉月下来。>
明显能感到书市的人流见长,游客驻足的时间在变长。>
过去,经过或出入斋宫的游客,能有三分之一的人,驻足斋宫外的那些书摊看看就不错了。>
这其中还有一半人是图外面茶摊能歇脚,还有免费的茶水喝。>
真正买书的人,当然就更少了。>
十个人里有一个人能掏钱买点东西就不错。>
所以过去的书市,出版社的书摊一天下来,也就平均几十块的收入水平。>
再好,也超不过一百块去。>
没办法,那些库存积压的书和杂志,种类太少了,也太乏味了。>
哪怕斋宫是个挺能吸引游客的地儿,周末至少上万人光临。>
可架不住没有吸引人的商品不是嘛。>
唯一称得上红火的,也就是服务局派来的饮食摊儿。>
每次都是一到中午饭点就售罄,根本不用等到下午就能收摊了。>
但现在可就不一样了,那些奔着斋宫而来游客,周日的时候再经过这里。>
差不多能有一大半的人,被孙五福摆出的琳琅满目各类家什吸引住,蹲下来或弯下腰端详的。>
而且真看上的东西,往往一问价钱,很快就能成交。>
至于那些对孙五福摊子上旧书旧报感兴趣的人。>
看起来当然就更专注了,没一俩小时绝对不起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