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民在内的所有俘虏,便统统被告知,对他们的处罚决定是——由于无照经营国家明令禁止的旧货交易,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不但要没收违法经营所得、货物。并且每人还要处以一百元的罚款。>
而且有单位的人,还要联系单位作保不会再犯。>
没单位的,也得联系街道或者亲戚朋友作保才行。>
否则,今天晚上就留派出所过夜吧。>
于是,小贩们个个宛如遭遇雷击一样。>
最后一条,显然比单纯的物质损失更具有杀伤力。>
然而就在稽查组挨个询问这些人的工作或者隶属街道的这个环节里,工商所的领导总算是出面了。>
有一个身穿工商制服的干部,大咧咧的推门进来,询问今天行动收网的结果。>
此人的到来,促使所有的稽查组人员都一起站起来,口称“李科长”。>
宁卫民可不傻,当然知道这位说了能算。>
他便赶紧抓住时机走了过去,敬上自己名片。>
自称是闹了误会才被带到这里的,希望能与李科长详谈,好洗清自己的嫌疑。>
要说人要到了一定层次,确实是不一样了。>
李科长的手都不用接到名片,只凭一眼感觉,就几乎全盘相信了宁卫民的清白。>
因为他的外表太鹤立鸡群了。>
那彬彬有礼的言行举止,高档的真皮夹克和皮鞋,以及他左手腕上深蓝色的卡西欧电子表,都说明他不是普通人。>
这样体面的人怎么可能是贩卖旧货敛财的?>
犯不上干这个啊。>
说是有个好老子的少爷倒是蛮像的。>
等看了名片之后,皮尔·卡顿服装公司运营部副经理和斋宫陈列馆馆长的名头,更让李科长大大的吃惊。>
皮尔·卡顿如今的名头已经因为《新闻联播》后的广告和新春庙会无人不晓了。>
他完全没想到宁卫民这么年轻,竟然在如此知名的外企担任这么重要的职务了。>
跟着他又从稽查组组长的口中,得知从宁卫民身上搜出来的钱,居然有五百元之巨。>
除了两百人民币之外,还有三百块的外汇券呢。>
至此就再无半点怀疑了,因为普通老百姓是绝没可能随随便便带着一年的工资出门的。>
这个时候,恐怕就是宁卫民自己解释,说他并没有个好老子,都没人相信了。>
接下来,事情当然就好说了。>
李科长以一副待客的态度,满面笑容的把宁卫民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去喝茶。>
其目的绝不是再谈这场误会的始末究竟了。>
而只是单纯的想和宁卫民聊聊天,认识一下。>
宁卫民的钱,李科长当场就让人还给了他。>
而且对孙五福这“一时糊涂”的错误行为,也做了较为宽大处理。>
只没收东西和非法所得就够了,也不再罚款了。>
最终,李科长不但是亲自把宁卫民送出工商所的,告别的时候还专门去握了握宁卫民的手。>
说他们查抄的东西是每月下旬统计上缴,欢迎宁卫民时常过来聊聊天。>
听话听音,锣鼓听声,这话就比较耐人寻味了。>
宁卫民当然要投桃报李。>
他便也说,李科长这个朋友他认下了。>
如果有用得着他的地方,打名片上的电话找他就行了。>
不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