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的成功是多方面的,除此之外,有些地方,可能是有些导演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
约翰.福特在下面的文章里给予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极高的评价。
他的评价,让《这个杀手不太冷》大放异彩。
作为好莱坞作著名的导演,也是我的好友之一,约翰.福特向来都被认为是最理解安德烈.柯里昂电影的人之一。
在分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成功的两大原因之后,他开始分析这部成功的众多细节。
“《这个杀手不太冷》最值得我们电影人关注的,可能就是柯里昂先生说的滤光镜的使用了。这个由梦工厂电影公司的摄影师黄宗沾发明的镜片,构造和工作原理都十分的简单,可是发挥的作用却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改写好莱坞电影!”
“我经常思考,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凸显其艺术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会众说纷纭,但是我在阅读柯里昂先生的《长镜头论》的时候,发现了他在这个问题上,和我有着相同的观点。”
“柯里昂先生说,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论在拍摄的时候,还是在观众观赏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注意电影的整体节奏,说到底,电影最终呈现的是一种情绪,观众在看完一部电影之后,能够记得的镜头,极少很少,留在他们心底的,完全是一种情绪上的搏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电影能不能够成功,能不能大动观众,就看这部电影能不能反映出一种迷人的情绪。而有什么办法能够完美地反应导演心目中的理想情绪呢。”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滤光镜在情绪的展现上就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原本纷繁喧嚣的纽约,在鹅黄色的滤光镜下,变成了一个老旧的、浪漫的、忧郁的、让人心动地地方,而在表现电影人物性格、心理、行动地时候,滤光镜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线变得柔和起来,人物的表情变得越发的细腻,明暗对比变得越发的混沌。从而整体上创造了一种北洋地情绪。这种情绪。忧郁中带着一丝欢快,悲剧中带着一丝戏剧,灰暗中带着一丝光亮,可以让人笑着笑着落下泪来。”
“《这个杀手不太冷》创造了一种绝无仅有的杀手片的情绪,这种情绪如同清晨花园里面地花香。沁人心脾!”
“除了滤光镜的使用,不得不提的是演员的表演。整部电影的成功关键,完全落在了三个人的肩上。詹姆斯、亨弗莱.鲍嘉,还有那个只有十三四岁的瑞典女孩英格丽.褒曼。”
“詹姆斯的演技如何,我想任何一个好莱坞人都清楚,这个在好莱坞闯荡一生的人,他完全可以毫不费力地驾驭任何角色。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地那个大反派史丹,绝对可以成为好莱坞电影人物长廊中最经典地一个黑帮大反派形象!偏执、神经质、敏感、聪明、杀人如麻、有很高的艺术鉴赏力,他更像是一个艺术家而不是杀手,这。恐怕是大多数观众对这个人物地印象。丰满。丰满得让人们都能听到银幕上他地呼吸声!”
“作为梦工厂年轻演员中的三根顶梁柱之一,亨弗莱.鲍嘉地名声现在比不上加里.格兰特。也比不上约翰.韦恩。可这并不代表他的表演水平比不上这两个人,事实上。亨弗莱.鲍嘉将会成为好莱坞历史上最伟大的演员。在《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亨弗莱.鲍嘉把自己原本就有些内敛、封闭、木纳的性格十分传神地融入到了莱昂这个角色中,有的时候,仅仅是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小小的动作,就让这个人物活了起来。凭借着这个角色,我想亨弗莱.鲍嘉完全可以问鼎今年的哈维奖最佳男主角。”
“先前柯里昂先生宣布拍摄的时候,我看了一下梦工厂关于这部电影的演员名单。当我看到这部电影中启用一个只有十三四岁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