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应当是不少,最少据我所知,新郑很多处所都有挖出过煤来。”>
他顿了一顿,皱着眉头问道:“可是煤炭炼铁不行啊,前宋时,中原地区便有用煤炭来炼铁的,可是用煤炭炼出来的铁太差了,做农具都嫌不耐用,要么脆而易断,要么软而易弯,这种铁精中选精也就能铸个犁什么的,你建这个铁厂,总不是要做农具吧?还是说你打算卖铁锅给蒙古人,所以要在新郑铸铁锅?”>
高务实当然不是要铸铁锅,那玩意固然在蒙古大有市场,但造铁锅何必千里迢迢来新郑,直接在山西就能办了,从新郑铸铁锅卖往蒙古,还不如直接在山西买铁锅转手运往蒙古卖掉划算呢。>
没措施,他只好又把自己有措施炼焦冶铁的情况告诉高才。>
高才愕然半晌,忽然紧张兮兮地问:“你不是在说笑?”>
“当然不是,侄儿岂敢欺瞒五伯。”高务实连忙表态。>
“啪!”高才一拍大腿,瞪大眼睛道:“炼焦这个技巧我倒也听到过,不过效果能像你说的这样,我还是第一次与闻,你这个铁厂假如真想办起来,有什么需要五伯我帮忙的,尽管提!”>
明代已经涌现炼焦技巧这一点,高务实略微记得一点,不过不太确实,但印象中即便再迟几十年之后才问世的《天工开物》里所记载的炼焦,其技巧含量也不是太高——大体上可以说是有了这项技巧,但还没有达到支撑大规模以此技巧来炼钢的地步。>
这就很方便高务实推广炼焦冶铁了,毕竟推陈出新比完整新造一门技巧更轻易让人吸收和懂得。>
固然高务实控制的措施也算不上多么先进,只是当年他的爷爷在大跃进时代留下的全民炼钢小本本里记载的一些土方法,但那也比大明现在的技巧强得多了。>
要知道,大明的火器发展思路固然很有一些超出同时代西方国家的处所,但在冶铁上面却未必——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客观因素:中国疆域内的富铁矿太少太少,尽大多数铁矿都是贫矿,杂质多,冶炼难度很大。再加上煤炭里面本身杂质也多,宋朝时用煤炼铁质量差也就确定了。>
正是由于过往用煤炭炼铁炼出了太多的垃圾产品,导致时人对此失往信心,于是像广东佛山等著名的冶铁重地,才几乎都用木炭炼铁炼钢。>
高才这么痛快的表现自己愿意为此出力,当然也是知道这项技巧假如真被高务实弄出来,不仅对高家来说是一项宏大的财源,堪称聚宝盆,甚至对全部大明都有重大的意义。>
甚至说不定能够青史留名呢……>>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