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草清 >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入局与破局

第四百二十九章 入局与破局(2/3)

上一页草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就不怕黑衣卫打你的小报告,说你笼络人心,图谋不轨?”

见韩再兴乐呵呵地下令家仆去帮同僚做事,何孟风随口开着玩笑。

“怎么个不轨法?咱们英华武人官再高,职再重,也是管事不管人。真要说什么不轨,我看我二弟那文人还更有资格……”

韩再兴也是笑着回道,上到两宋,下到明清。对将权防之又防,什么大小相制,什么将兵分离,总之忌讳得不行。英华在表面上更作到了极致,韩再兴何孟风虽是营指挥使,可只管平曰驻防常训和战时指挥,其他什么后勤给养、军令调度,都另有一套系统,一营主官也不能直接插,部下只在条令范围内以主官为上司,所以才有“管事不管人”之说。

可也因为如此,英华武人才更坦荡,说话行事也更无忌惮,直白说,不仅只能管事,军中还有圣武会和天刑社分占军心,这样都还能带兵造反,那简直就是妖魔下凡。

可韩再兴说到他那在国子监当教授的二弟,脸色却沉了下去。

何孟风叹道:“你说那帮文人,脑子里成天想的是什么?天王给他们破出了晴天,他们却总是要跟天王唱对台戏?之前想要把持国政,闹得尘土冲天。天王没给他们下重,现在又吵嚷要搞明帝禅位,咱们英华,用得着把前明那块烂招牌挂上么?”

北面孔圣之后,大才子孔尚任南下,接连表态,在英华掀起一波热烈的立帝舆论,都喊着寻找前明宗室,重立大明。当然,这明帝仅仅只是立起来给李肆禅位用的,绝少有人敢直接喊将这英华改成大明。一份叫《正道》的小报傻头傻脑地喊过,要让英华变大明,结果报局被愤怒的民人给砸了。民人都说,咱们这英华是李天王带着大家一步步打出来的国,是大家的国,凭什么转送给都亡了几十年国的朱家子孙?

所以即便是向来跟官府不对路的《正气》,都在说立明帝只是禅位的铺垫,好让咱们英华一国将前明道统接过来,并非是要把这一国让给朱家。

工商方面,乃至《越秀时报》对这事都持反对意见,他们都认为,英华得国跟前明无关,是在鞑虏中直接夺下来的,道统再正不过,前明那面烂旗就没必要立起来。禅位是儒教士子企图重夺国政的阴谋诡计。

这番纷争也落在英华军将们的眼中,他们的观感很是复杂。一方面也对禅位一事有些抵触,就觉自己的血汗要被一层腐色染过。另一方面,李天王对这事的态度还暧昧不清,小道消息说,天王为收天下人心,也有意行禅位之事,这却是好事,意味着天王称帝之曰将近,英华一国也将从草创之国,变为名正言顺的英朝。他们武人地位,也会更上一层楼。

可整件事里,文人的大小动作让武人格外不爽,甚至怒意勃发。

听得韩何二人说到文人,另一个文雅校尉冷笑道:“想什么!?挟天下以令诸侯呗!?尽管那招牌只是挂挂,可就那点时间,他们文人就能把一大堆东西跟着那招牌一起塞进国政里!这事肯定是尚书厅礼科去办。之前礼科一直是清水衙门,就管管仪制,科举的事以后还要被文教署接。来这么一出,礼科就起来了。禅位有规矩,称帝更有大规矩,其他文人跟在礼科身后,这样传统那样规矩一套套丢出来,全是他们文人得利把权的东西,到时天王接还是不接?接了那就成了君父,他们孔儒就攀着君父的脖子上去了。不接就不是君父,那么拿到的道统又是残的。以后只要天王所行之事让他们孔儒之徒不满,天王就成了得国不正的伪君……”

这一番话说得透彻,一帮军将都怒意相连,不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草清章节列表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