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 > 军史小说 > 草清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三面天王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三面天王(2/3)

上一页草清章节列表下一页
有声小说,我读书在线收听!
同族,就不能如异族那般对尔等挥刀?那尔等所要复的道统,岂不是专为异族折腰?”

这是雷襄养伤期间,静心看白城学报所讲天主道的心得,虽然他也还对天主道懵懵懂懂,但至少对之前所谓的“道统”有了全新认识,深切明白了儒法之锢所凝结的道统,有其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外族主子才是这“道统”最理想的帝王。

见李方膺哑口无言,雷襄再补充道:“依着清国的道统根基,那就是君臣大义,而你们如此之行,是真在卫护你们那道统么?”

君臣大义,三纲五常,在这南北两国之间,竟然扯出如此多自相矛盾之处,李方膺痛苦地闭眼,不得不承认,他们士子们所求的“道统”,确实站不住脚。

雷襄倒出一番论见,心胸也豁然了许多,对李方膺有了关心:“你既是没想通,为何又要投告?你们《正气》不是正倡言要士子哭孔,罢学罢试么?”

李方膺低头道:“我等为之奔走呼号,奋泼墨,可不是为倾覆英华,迎回外族。来请教雷兄,就是想解道统到底该有何去处之疑。现在看来,这英华真是无我孔孟大道之地了?”

看着李方膺儒巾飘动,雷襄心说,还好,这李方膺终究还是守住了华夷之辨的底线。

他继续摇头道:“这你可就错了,你们满心血气,都没仔细读过段老先生的文章,道统要变,可不意味着斥孔孟,尊杨朱。具体是什么,段老先生即将刊行的《真理学》会讲,我相信,天王也会很快全盘托出。如今英华治下,千万人正翘首以待呢……”

说到这,雷襄心中也感慨万千,这般局势,竟是李天王抓着眼前这个李方膺为线头,一步步编织而成的,万幸李天王是为引动人心来待那新的道统,而不是来清除异己。如今连自己那不知世事的小娇妻都在关心李天王接着要拿出什么东西,李天王也该心满意足,走出最后几步棋了。

雷襄料错了,李肆很不爽……在他看来,李方膺那家伙是被卷起的“讨歼风潮”给吓怕了,赶紧自首,还将林统交代出来,对那家伙更是鄙夷。可人家已经投案,他自是不好再挥起铡刀,只好照章办事。

这个线头人物处置不了,其他人遭殃更甚。十二月中,七百多死囚被押到黄埔江边,当着数万围观者的面,历数罪状,一一斩首。依着李肆前世的社会文明程度,这自然是很野蛮的,可在这1716,李肆没让刽子卖人血馒头已是仁心极致,再要“文明”一点,估计都要被怀疑为汉歼……这些死囚里有一半是琼州昌江县密谋作乱的旗人,另外一半是没有价值的清廷细作,连带受蛊惑密谋反乱的各色人物。只有极少数跟舆论战有关,比如那个林统,还有唆使放火捣乱的激进派读书人,以及鼓动工商界烧报馆的商人。李肆不敢保证里面没冤枉的,毕竟全靠下人做事,他可不是神明,即便有些许冤魂,也只能当作这场风潮的祭礼。

一口气杀七百多人,这总算唤起了众人对李肆早年那“李半县”名号的记忆,由此也清楚,触及李肆的底线,下场是非常可怕的。而在民间,李天王生有三张脸的评语也暗中传开,一张脸笑,如弥勒佛一般。一张脸冷,却满怀悲悯,有如观音。另一张脸呲牙咧嘴,有如罗刹恶鬼。

杀人还只是一面,接着天王府颁布了《英华律》,要求所有报纸接受天王府门下厅新成立的新闻署监察,凡有谩骂、挑唆和蛊惑人心之言,都要受到处罚。李肆可没先进到这时候来搞言论大自由,先定下一个秩序,让新生的舆论社会成长起来,再慢慢去找自己的自由天姓和用武之地。
&ns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草清章节列表下一页